2005年5月9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怀揣医保卡民工心不慌
本报记者 陈卓

  江西奉新县人郑浦奉已经在浦江的梅花锁业集团工作了好几年,今年24岁的她从车间劳作、看管仓库做到如今的成本核算员。现在,她办公室那个加锁的抽屉里有个小本本,她一般不轻易拿出来。
  “妈妈也有,爸爸还没有,很羡慕我们。”
  这个被如此珍视的本本其实是《浦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证》,郑浦奉去年12月拿到手的。那时,整个梅花锁业有625个和她一样来自外乡的务工者同时拿到了这个本本。
  “现在全县已经有2278名外来务工者参保。”浦江县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处副主任胡瑛玲介绍说,这些一般都是规模较大企业的员工,根据规定,这类医保是“提倡但不强制”。
  浦江外来务工者有8万左右,很多从事水晶生产和制锁。原来,虽然外来务工者的权益保护和生产生活一直很受当地政府关注扶持,但毕竟不是本地人,本地的很多政策他们都无法享受。
  去年12月1日,《浦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》出台,办法明确提出,“非本县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企业(单位)自愿并达到规定参保率的前提下也可参加”。
  小额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是每人每年40元,其中个人缴纳20元,县财政补助20元。这一条落实到外来务工者身上,就成了企业和县财政各出20元,外来务工者自己不需要掏一分钱。参保后,万一生病住院了,5千元以下的可以报销10%,5千到1万元的报销25%,超过1万元的报销50%,每人全年累计报销最高限额为2万元。
  据了解,将外来务工者纳入当地农村医保只是去年10月浦江开展的“关爱外来民工,共建和谐浦江”活动的内容之一。其他还有:赋予他们与本地居民同等的政治待遇,开展“文明外来务工人员”评选,解决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,积极普法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浦江公民,改善公寓,组织文艺演出队……对于“民工荒”的未雨绸缪,也对于这支浦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真心关爱,浦江县政府给自己定了12条“规矩”。
  “经济要发展,就要引人、留人,更要留住外来民工的心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,从制度上、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,保证外来务工人员能够真正平等地进行劳动创造,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、参与社会生活,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。”浦江县县长赵敏说。